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谍海孤雁 > 第746章 交锋(七)

第746章 交锋(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史宝存思维发散联想了一下,回过神来,继续问道:“那间寺院平常收入如何?或者换个问法,寺院收到的香火钱多吗?其他的一些收入情况如何?”

去上过香的那名向导,想了下回道:“那地方偏僻,本来路就不好走,也就一条勉强走人的小山道罢了,还榻的榻坏的坏,寺院也不说修整一下。

反正香客挺少的,我去的几次就碰上过一次其他香客,估计一天能有一个香客上山就不错了,收到的香火钱估计没多少。

当然,要是有大户人家供养布施那就另说了,那种人家一次布施抵得过我们这些小门小户百次千次的,不过倒是没听说过附近哪家大户去那里奉香布施。

至于其他收入,也就寺院在山间开了几亩山地的寺产,平常也就种点萝卜青菜的,算不上收入什么的。

寺院并未进行什么重建,那地方只是香火稀少没了僧侣,佛堂佛殿也多只是残败不是倒榻,这种地方用料用材普遍上佳,又在偏僻难觅之处,无人去破坏能保留很多年头的。

事实是那里也只是残破腐朽倒榻了一部分,当然,这是废弃时间还不算太久,不然房前屋后长起的树木、枯败的枝干吹倒的树杈、残破屋瓦漏水腐朽延伸,都会将无人打理的屋舍推毁。

这处废弃的寺院,明显到了这个阶段,外围的偏房厢房已经毁坏了一部分,但还是这个阶段前期,拾掇拾掇修理理,佛堂偏殿这些主要地方大部分还能用。

目前寺院内,有五名出家人,一位是五十来岁的住持,也就是饭头僧口中游历至此修整寺院重开山门的居士,另外还有一位四十岁左右的监寺和尚,据说是那位住持的师侄。

剩下三位出家和尚,都是住持的弟子,一位三十左右,寺里的维那,剩下两位是不到二十的沙弥。

哦对了,听说他们还会给人做一些法事什么的,但没亲眼见过,估计做的也不多,寺里和尚倒是听说下山化缘游历挺频的,具体这些收入有多少不清楚,不过应该不少才是。

因为寺里吃得还挺好,这个是我听邻居说的,他母亲每年也会去上一二次香,有次不小心崴了脚,他们寻到寺院时天色已暗,便在寺中借宿一晚。

因为去得急没准备什么干粮这些,当晚和第二天早上都是在寺里用的斋饭,这家伙回来还念念不忘给我们形容吹嘘,后面还想跟他母亲去混斋饭吃,结果被他母亲给臭骂了一顿,我也想过,不过感觉这样……”

除此之外,还有八九位俗家弟子,多是二十以内,据说是住持收养的孤儿或丁口多养不起的小子,山上会教他们一些写写算算和手艺之类,平常替寺院做做杂活,成年后下山自寻生计。

寺里也有几位二三十岁的俗家弟子,平常做做寺里的杂活杂事,下山采买背驼,或是协助寺里出家和尚开展一些法事之类。

这间寺院重开山门已经十五六年了,大概是在欧战结束前后,因为一位向导记得很清楚,邻家第一次去那间寺院上香那年,城里青年闹大游行。

当年向导也还是个小年轻,跟着家里亲戚过江到城里做工,去凑热闹结果让军警抽了几棍子,还差点被抓进去,后来看大夫说肋骨断了在养了几月,后面他就不敢过江去做工,甚至在这边做工都心里直发慌,后面主要就在这片山林里谋生,对这个情况记得很清楚。

时间确实挺长久,估计饭头僧也是因为这个,才不敢确定这个地方是否有问题,不过史宝存沙戾海目前了解知道的迅息更多,别说十几年了,就算大清朝就来了,他们现在该怀疑照样不会放过。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