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退路(第4/5 页)
族长听见刘启的话,杵了下拐杖,发出清脆的“啪”声,大家都看过去。
“先停一停,听听信启的说法。信启,你说说,怎么两个法子同时进行。”
对于刘启,族人都了解,从小就聪明,虽然学问不怎么样,但是脑子好使,点子多。族里的人基本都有受惠。刘启在十四岁时就在现有的曲辕犁基础上,通过犁辕缩短、弯曲,减少策额、压镵等部件,使犁身结构更加轻巧,使用灵活,耕作效率也更高。
十五岁又改进了现有的水力筒车,在一组齿轮的基础上增加到了三组,做出了水转翻车,使水车不但可以提水,还可以带动水磨,磨面、磨豆腐。
十六岁组织族里的小孩,制作藤甲,虽然现在还没用过,但是这次兵灾在即,立马显示出之前耗费桐油做的藤甲之宝贵。
“躲到山里,山里的狩猎据点不够住,守的话,又有可能全族…嗯…”刘启在这里不知道该怎么措辞。
“死绝”刘礼高接了一句,“你接着说,这些大家都清楚。”
“是”刘启停顿了一下
“那如果一部分人躲出去,一部分留下来守呢?”
“这个人怎么分?”刘礼升问。
“守的话,需要的是壮丁,妇孺和老人作用不大,最多只能做些后勤工作,所以青壮留下来守。”刘启继续说道:“剩余的妇孺老人进山躲。这样堡子既有人守,外面的地也有劳力拾掇。而且…”
刘启再次停顿了一小会,见大家都看着他,就鼓起勇气继续说:“而且就算青壮不测,妇孺也算是给刘家堡留了苗。”
听到这里,祠堂里沉默了下来。
“大家对这个法子有啥看法?”刘礼高对在场的人问道。
“也是无奈之举了”周先生说道。
周先生是刘家堡私塾的先生,安平十七年来到刘家堡,是刘主薄的同窗,一直定居在刘家堡,一边教学生,一边攻读,不过这么多年一直没考中进士,这些年已经基本放弃了。
“是啊,留点苗,有苗不愁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