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隆万盛世 > 第945章 1034金本位

第945章 1034金本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午门外广场独特的三面包围的设计形成了一个非常良好的聚音效果,“拿去”之声在广场上回荡,也逐渐感染了在场勋贵、百官的情绪。

此时,整个午门内外安静异常,都在等待口含天宪的皇帝对逆酋王杲急部下的处置。

虽然明朝皇帝也常常会为表示天朝上国的仁爱包容之心,而进行宽恕、赦免俘虏,不过那都是永乐时期的事儿了。

不知是谁带头跟着大喊,勋戚大臣随之附吼,“拿去”。

不过皇帝年幼,这些自然都被取消。

随着所有战俘被刑部带走,准备行刑,万历皇帝也下了午门。

西四牌楼是西四的全称,它与皇城以东的东四牌楼相对称,是北京城两个重要的交通要道和繁华商业街。

据史书记载,明永乐年代建设北京城时,就在东四、西四、东单、西单、东、西长安街等处建有牌楼,这种布局使北京城更加雄伟壮观。

一整天时间,京城各处都很热闹,不过最热闹的莫过于西四牌楼。

永乐皇帝主力的三千营,可不就是由投降的蒙古人组成,虽然未必走了这样的献俘大典。

西四牌楼处是东、西、南、北相同的十字路,每个路口各建一座四柱三楼式描金、油漆彩画、木结构的牌楼,檐下有如意斗拱。

据《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南、北路口的牌楼上都书“大市街”,东路口牌楼上书“行义”,西路口牌楼上书“履仁”。

明代的北京刑场“西市”,也就是今天西城的西四。

毫无疑问,本来就是大市街,来来往往行人本来就多,再加上今天刑部在此处决逆酋,看热闹的京城百姓可不就把这里围的里三层外三层。

不过这些,和朝廷上的大人们关系不大,也就是刑部为此事忙活。

城市牌楼对老百姓来说,是行路辨别方向的标志。

献俘大典可不是只有这午门献俘和处置的一场秀儿,小皇帝朱翊钧接下来还要返回皇极门,接受百官朝贺,之后是祭告郊庙,遣公徐文璧、侯陈良弼、驸马都尉许从诚各行礼,收回酺醢果酒还要颁赐辅臣。

这些,都是既定流程。

“拿去.拿去”

王之诰对王杲所犯罪行进行控诉,最后说出刑部请求行刑的意见。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