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成顾横波后的传奇人生 > 第179章 不正之风 急于求成

第179章 不正之风 急于求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崇祯帝对于一些有才能的大臣也要求苛刻,对其严厉苛责。

崇祯皇帝对待朝廷大臣,往往求之太备,或以短而废长,责之太苛。长期如此,让朝臣基本只求自保,无才无德的庸碌奸佞之徒得到重用,却不思救国救民,国家、局势日益败坏。

崇祯皇帝采用重典治臣下,锦衣卫、东厂于法律之外诏狱不断,致使群臣苦不堪言,大小臣工尽在这位君主的不断积疑中往来,导致整个朝廷气氛昏暗压抑、统治集团人心涣散,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

历史上崇祯皇帝就这样发展了下去,最终落得众叛亲离,吊死煤山的悲惨下场。

崇祯觉得,崇祯应该先从多方面入手弘扬廉洁正气。转变社会风气是个慢工细活,急躁不得,不是惩治几个巨贪就可以解决的。

但持续不懈地下苦功夫转变社会风气的做法不符合崇祯的性格,他没有这个耐心。

其次,打击了韩一良导致官员不敢担当。明末官员互送书仪是种陋习,不在于是谁的错。

韩一良因拒绝说出500两的书仪是谁送而被革职。只能导致官员相互袒护,不敢再说真话了。让臣下因反映时弊而蒙受冤屈,可见崇祯处理朝臣的随意性。

最终导致臣下不敢担当,人人自危,对朝政都噤口不言。言路闭塞,崇祯皇帝执政的盲目性就大大增加。这是崇祯自酿的后果。于是就出现皇帝每天越勤勤恳恳,臣下就越偷安怠慢。

有当时的大臣刘宗周这么评价崇祯:求治之心操之过急,不免酿为功利;功利之不已,转为刑名;刑名之不已,流为猜忌;猜忌之不已,积为壅蔽。

大意便是求治心切的崇祯帝,在时局危机深重的影响下越发急躁、偏执、多疑,布令太烦、用法太严、重典治臣下、用人不当,致使政策屡屡失误,加剧了社会危机。为了解决不断加深的社会危机,崇祯帝变得更加急于功利。

崇祯皇帝饱受内忧外患的困扰,日夜操劳,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用下,用人不当,失误频频,进而对下属臣子严厉苛责、求全责备,导致大臣们整日不安。

刘宗周对崇祯帝的行为直接予以批评:“功利之见动,而庙堂之上有不胜其烦苛者矣。”

于是在整个朝廷内部,群臣为自保,只好投其所好、逢迎君主,少数忠直之士也很难施展才华、保全自己。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