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2章 品《维摩诘经》(40)(第5/5 页)
你们自己不观察,喜欢听其他东西,就是这个道理。
你心以为在打坐,其实是大散乱,结果用这个时间好像在听课,也不看书本,在那儿打坐,听得很有意思,这叫作秋风过驴耳,秋天风吹过驴子,驴子同猪一样的,这个耳朵吹进来,那个耳朵吹出去了。
所以智慧永远不能成就,结果这个经典也听了,那个道理也听了,一问他,讲都讲不出来,记也记不住。
智慧的成就,能知过去未来,是靠“随护道意”这一念。
要看华严经净行品,依着意思做到就是道意。
所以为什么一直要依华严经净行品来修行,可是谁做到了?
我看是做到了“倒”意,不是道意,统统在颠倒中。
“乐饶益众生。”这更难了,是菩萨行,乐于在一切做人做事中修菩萨道,处处是利益他人。你们都是信佛的,但是严格来说,诸位都不够资格。要随时恭敬自己、恭敬别人啊!
乐于研究、听经、听说法。你说佛已经不在了,那我听谁说法呢?
我们这里有五六部大藏经呢!你们要看啊!我书房案头上也堆着好几本大藏经,我每天有问题就抽出来看,随时研究。
你们没有我这样用功吧!可见你们不乐于听法。
你说读书、看经没时间,好苦,那就不乐了。读书求学问是乐趣,谈何容易!
最近好多人劝我,你不能这样搞啊!算算一个礼拜有十几堂课,老命不能这样拼啦!完了以后你还要看书、做事,每天能睡上几个钟头呢?怎么得了!
我说,放心吧!我的业报还没完,死不了的。我看东西处理事情是享受,你不要担心了,去睡吧!你要做到研究学问、研究佛法是一种快乐,那么你算是得其中三昧了。
你们看书读经记不住,看不懂,好苦啊!我看大家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
有朋自远方来,如果家里没钱买菜招待,不亦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这样我宁可做小人。
大家要反省,这就是戒律,你们供养众生做到了吗?你处在团体中,满脸的怨气,满口的怨言,一肚子的怨恨,这就没有守乐供养众的戒律。据我所知,有一位同道中人答应为人家讲庄子,讲了之后大家颇有怨言,认为他好高骛远,好为人师。
你们没弄懂庄子,人家帮你们弄懂,是好事,是法供养,你们竟然这么小器。
这个就要骂你们!这是犯了没有乐供养众。
假如别人也有过错的话,应该劝导,或者观过而知非,自己反省不要犯这个过错。
因为别人犯过,就吱吱喳喳的,这是犯了口业。
因为讲了供养众,触动我对这件事的感想,才告诉你们。
你们犯的是普通人的心理,不是学佛人的心理。
自古文人相轻,千古以来文人都看不起别人。
老话说,文章是自己的好,太太是别人的好,这是中国人的通病。
人的心理都如此,你看佛教界里也是,批评这个法师那个居士不对,甚至骂人。
佛教怎么会兴起来?都不团结。
所以你们问我,某某人这么讲的,对不对?我从不回答。你不提人名,说有件事这么说对不对,我或许会答复你。
文人千古相轻,我说,宗教是千古相仇。
不管信的什么教,信教的人彼此是仇人啊!比文人还厉害。
越是信教的,那个恨人的心理越比普通人重。佛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结果宗教团体的人我是非特别多,我听了就烦。
那么江湖呢?江湖是千古相隔。
文人千古相轻,宗教千古相仇,江湖千古相嫉,这几句把世故人情都说完了。
你们在这里号称修行,是不是真修行?考考自己。
一个学者的胸襟气派一定要大,能够包罗万象,对的就对,不对就不对,这种小事有什么了不起。
话说回来,听了这些闲言闲语心中烦恼,也太没有程度了。
叫你们读的昔时贤文,其中有一句我七八岁时就背了:“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哪个人背后没有人批评啊?两个人碰到了,不讲别人的事,讲什么啊?这就是人。老夫妻俩在房中讲媳妇怎样、儿子怎样,也是在讲人。
所以把人世间这些东西看通了,听了那些话都是狗屁不如,这样你就胸襟大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