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少年战歌 > 第二百六十九章。大理寺新政

第二百六十九章。大理寺新政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赵立精的案子,直接决定河北山东已经投献土地小民的未来出路。法庭的法官都受过大理寺的培训,知道这样影响重大的官司不能随便宣判。法官让赵立精和袁秀才回去等宣判,自己则整理资料,把赵立精和袁秀才的种种情况写成书面材料,送到了天京新城,给花解语裁定。

九月十七日,案子送到了花解语手上。花解语早上起来就去处理公文,看到了静海县法官发来的资料。崔昌武已经提前看了材料,摇头说道:“寺臣,这案子事关重大,要花大人亲自裁定。”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赵立精不禁动起了脑筋。如果自己带着投献来的田地离开袁家,那每年可以省下一石五斗的地租!

其实不少投献到袁家的农民,此时听说了燕王的税收制度,都有了离开袁家的想法。但当初投献到袁家时候,是写了地契把田地送给了袁家的。如今地契在袁老爷手上,这不交地租,闹到官府去是要吃板子的。

但赵立精是什么人?他的脑袋有多灵活?他四处打听,知道燕王的政策一贯是保护小农的。到了九月,赵立精又听说,兴国伯在静海县设置了“大理寺法庭”,专门处理各种官司。而且这个大理寺法庭比县老爷还要厉害——大理寺法庭判的官司如果和县老爷判的结果不同,以大理寺的法庭为准。

袁老爷在县衙有关系,在兴国伯那里可没有关系啊。赵立精听到“大理寺法庭”这个消息,当时就有十拿九稳的把握打赢这一场官司,把投献到袁家的田地重新拿回到自己手里。

九月十五日,赵立精就带着媳妇和儿子,到法庭门外敲鼓打官司了。和县衙一样,花解语的法庭外面有个大鼓,要打官司的人击鼓鸣冤,法庭就会开庭。法庭的法官开了庭,在法庭上听完了赵立精的陈述,派人传讯叫来了地主袁秀才。法官仔细检查了地契,发现那二十三亩田的地契上确实没有交易金额,田地是在至道元年由赵立精赠送给袁秀才的。袁秀才虽然支支吾吾,但也承认这些田地是无偿送给自己,送给自己后仍由赵立精佃租,可见这些田地确实是投献的田地。

如今燕王降低了小农的田赋,赵立精要拿回自己投献到袁家土地。

这倒是个棘手官司。法官看了看袁秀才,袁秀才坐在法庭中间的椅子上,大声说道:“大法官,赵立精当初已将这田地确实送给了我。我如今是田地的主人。赵立精如今见燕王均平田赋,又想出尔反尔要回田地,这是违背黑纸白字订下的地契,是吃了东家吃西家,是首鼠两端。”

在花解语的法庭上,原告被告有椅子坐,倒不是袁秀才有特权。法官觉得袁秀才说得有些道理,又看了看赵立精。赵立精一家三口坐在椅子上,哭得涕泪横流。赵立精大声说道:“大法官,我每年交纳一斗四升的地租给袁秀才,也不算少,可见我家原先被衙役盘剥有多狠。燕王若是知道我家的凄苦,一定会帮助我这样的小民?说起来,像我赵立精这样投献自家的土地给别人,岂不是被逼得没饭吃才有的下策?谁愿意把自家的田地送给别人?赵立精所做的,是在官府的压迫下的求生,是掉进了袁秀才和官府衙役联合设好的圈套里!”

“如今燕王既然保护小农轻徭薄赋,那我赵立精也该和其他小民一样,享受燕王的新政,怎么还能白白交纳高额地租给袁秀才呢?”这赵立精不似一般的苦哈哈贫民,颇会说话。法官听了他的陈述,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原先的官府率兽食人,又怎么能责怪小民投入豪门偷逃税赋?

赵立精的案子虽然只是一个二十三亩旱田的小案子,却关系重大。要知道静海县投献到大户名下的小农,可能有几万人。更别提整个天津了。而赵立精的案子一旦宣判,可能整个河北都要引以为式。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