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来将可留姓名(第4/5 页)
不过可惜李世民此时是没空在乎这些言语的。
“这李治,当真不理智!”
李世民瞪大了眼睛,只是稍一思索,想起来这个儿子对吐蕃瞻前顾后的态度,以及丝毫不明朗的行事风格,便知晓杜如晦这个猜测很有可能为真。
这场东突厥的叛乱本该到此为止才对,但入朝表功时意外发生了。
只不过裴行俭这次不太给李治面子,领命之后不久就在家中病逝,享年六十四岁。
听闻自己的死讯,李世勣和苏定方都很淡定。
次年裴行俭又领一军北征,此次用的则是离间计,东突厥的两个造反头子被裴行俭挑拨的反目,其中一个人迫不得已将家眷辎重留在金牙山,打算袭击唐军自证清白。
然后就是巨大的不解。
已知高句丽把大唐打穷了。
但说实话,不管是卫青霍去病的大胜,还是贞观年间的连灭数国,其实都能看出来一个要点:
打游牧民族,人多人少从来都不是决定性因素,士卒太多反而还有可能拖垮自己的后勤。
苏定方的感慨简简单单。
“我怎么觉得,这唐军好似越来越不能打了?”
这种情况下裴行俭的出现让李治脸上终于不那么难看。
此战斩首万余,俘虏三万,得牛羊三万头,唐军跟随着薛仁贵追杀了数百里后方才恋恋不舍的回返。
要不是其家道中落非显贵,还需民部去查籍册,他恨不得今晚就召进宫来指导箭法。
六十九岁的薛仁贵奉命出征,在京城和病重的李治见了一面后就匆匆赶赴云州前线。
“西域偏远,然位置紧要,故而更应有良卒镇守才对。”
宰相裴炎称乱贼投降乃是因为程务挺作战勇猛,且退路被回纥人占据,故而投降。
但好在裴行俭能力够硬,将三十万大军指挥得井井有条,既保护了后勤,也压迫了突厥的活动范围,最终在黑山一战而定。
于是已经被流放五年之久的薛仁贵被召回,再次挂帅。
对唐军来说,这种“贞观式”的大胜已经太久没尝到过了,我唐有神将如此,獠寇安敢叩边?
而同时,李世民也愈加鉴定此前的想法:
“唐之天子,可以不亲征,但不能不懂军阵。”
“安西四镇无人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