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盛唐挽歌 > 第23章 无言以对

第23章 无言以对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待本官回长安后,让李相考校一下你的学问。若是还算过得去,那便留在长安任职吧。本官修书一封到岭南节度使那边,你不过是芝麻大点小官,想来也没人愿意为难于你。

至于抱怨朝廷的话,你以后也少说为妙。岂不闻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道理?”

郑叔清毫不在意的说道。

“谢过郑相公,谢过郑相公!”

严庄对着郑叔清恭敬行礼道,恨不得要磕头跪下了。

出了事再说!

江淮的粮草运到长安,本身运费就很贵。一石米的运费,到长安后都快要到五十多文钱了。丰年时,长安米价也就这个数。也就是说,按如今的运费来算,送到长安已经翻了一倍,运多少亏多少!

这还不算在陕州那一段黄河,无数在河中倾覆的漕船,所带来的损耗!

这些事情,都是郑叔清在夔州的时候告诉方重勇的。大唐的漕运,事关国运。但长安的位置是无解的,除非迁都洛阳,才能延缓帝国衰老。

否则持续低效率的漕运,迟早会把帝国拖进深渊。

“过誉了,现在还不能称相公。你对本官称相公了,让李相如何自处?”

郑叔清板着脸训斥道。

方重勇心中暗想,老郑嘴上说不要,身体还是很诚实的。毕竟,只有宰相才能被人叫“相公”。老郑升官在即,果然抖起来了。

人之常情,人之常情呐。

然而对于李隆基来说无所谓,反正,只要长安和关中有爽到就可以了,其他的,他真的顾不上。

儒家的礼义仁信,不也讲究远近亲疏么?

李唐宗室起自关中,与河北毫无渊源。他的支持者们,也多半都是关陇贵族。这些人是“亲”,河北人是“疏”。

站在李隆基的角度,他有必要那么在意河北的人怎么想么?

方重勇觉得,这好像是一个无解的命题。只有一碗饭,却有两个人吃,平分大家都吃不饱,该怎么办,有得选么?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