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盛唐挽歌 > 第136章 钱!钱!钱!

第136章 钱!钱!钱!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卧槽!

郑叔清家在荥阳当地,有大量土地,还开了埠口,沿着运河岸边不少的商铺,可谓是家资巨万。这些利益都需要官场上的郑氏子弟保驾护航。如若不然,不出十年,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就会被新权贵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下!

郑叔清微微点头,朝廷两次催要军费,扬州府都只给了十分之一都不到。中枢下令收拾自己才是正常的,要是“不收拾”,那就是将来要旧账新账一起算了!

那后果不是他可以承受的!

郑叔清毕恭毕敬的来到府衙大堂,就看到经常外派到各地宣旨的内给事牛仙童,正昂着头,面色倨傲的看着房梁。

边军的粮食基本上都是所在地自己解决,但是军饷这一块,都是以“春衣”和“冬衣”的形式发放的,很少直接给绢帛或者铜钱。

郑叔清一脸古怪的打开这份绢帛,随即便看到了令他疑惑的命令。

所谓宣索,就是皇帝下旨向地方索要财货、特产等。这些都属于额外的税负,至于平日里的租庸调,那是一点也不能少的。

郑叔清感慨叹息了一声,随即将官府给本地富户打的欠条装到了一个盒子里,然后准备私自带走,送到长安交给李隆基。

“等着杨钊来好了。”

“回京述职,等待选官。另外,将府库账册与杨钊亲自交接。”

边镇造血能力不足,哪里有那么多绢帛发放?只能靠中原持续输入。

宦海沉浮,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表面上看起来风光,但实际上背后的种种风险,当真是一言难尽,不小心应对都不行。

结果现在小方不在,身边这些僚佐,普通的杂务办得好,但遇到大事则完全不顶用。

只是很多钱可以给,很多钱却不能给。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郑叔清无奈的摇摇头。

自古公公好威名,这一位大概是觉得不收钱面子过不去吧?

郑叔清心中暗暗揣摩,这钱到底是给呢,还是不给呢?

他家境殷实,为官多年颇有家资。出钱打发一个死太监,完全不是什么问题,洒洒水一样。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