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波罗的海军团的任务(...(第1/5 页)
事实上,在战争开始前,拿破仑抵达但泽港,在此召集大军团会议时,皇帝的继子,意大利总督,欧仁亲王就曾在军事会议上提出一个颇具建设性的建议:在法军占领下的俄罗斯土地上内废除封建农奴制,没收逃亡贵族的田产,并无偿分配愿意为法军提供帮助的农民。
很显然,这个是德赛在幕后煽动的建议,却最终遭遇皇帝的否决。
因为拿破仑坚持认为,自己与“亚历山大兄弟“的私人友谊尚在,只要成功围歼了20万俄军主力,那么沙皇就不得不卑躬屈膝,亲自前往大军团行营主动求和,继而承认拿破仑帝国在欧洲第一无二的霸主地位。倘若在俄国煽动一场法国式的暴力革-命,势必会导致俄国与法国的彻底决裂,达到不死不休的局面,使得和平变得遥遥无期。
既然拿破仑不乐意搞,那么德赛就好胆干了,他没有拿破仑那般顾虑与幻想。至于选择的革-命试点区域,是信奉路德教派占主体的波罗的海小国,原属波兰联邦的势力范围,而不是传统东正教集中覆盖的东斯拉夫人的领地。
基于人性的考虑,即便是释放了农奴,无偿分配了土地,德赛也从没天真的认为,立陶宛人与拉脱维亚人会与波兰人同心同德,会义无反顾协助波兰人的抵抗俄国-军队。
德赛的真实目的,无非是利用土地问题,在当地民众与逃亡贵族时间营造不和谐的对立情绪,好为自己赢得一个极为宝贵的缓冲时间,以便腾出手来应对俄国人。
一旦,逃亡贵族在俄国-军队的支持下卷土重来,势必不会承认土地革-命的既成事实,自然而然会没收农民的耕种地,将他们再度贬为毫无人身自由的农奴。
如此一来,双方的矛盾就因激化而最终爆发。
德赛深知,暴力与恐惧才是动员底层民众的绝佳手段。这场在异国的“土地革-命”的根本实质,就是一场利用宣传、暴力和恐惧,所进行的大规模社会动员运动,并人为制造两个对立阶层农民与贵族(俄国当局),相互仇视与彼此厮杀的“投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