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如何让大明摆脱宿命?(第2/5 页)
“那这王朝周期律,为何给王朝大限定了三百年这个数?你素来是有学识文采的,好好想想。”
王景当然是有学识的,他少时便聪敏异常,博览群书,文采亦是非凡,所写文章高深雄健,深得古人文风精髓,乃是此时大明文坛古文学派的执牛耳者,被赞誉为“上继屈宋,下并班马”。
洪武十二年的时候,朱元璋就把他征召为翰林院值日官,随班朝见,后来又提拔为当值夜班的听事官,继而外放地方,又召回京内担任军机大臣,短短六年时间就爬到了这个位置,而且始终在朱元璋身边打转,可以说是朱元璋一手提拔的亲信文臣。
但有学识和文采,不代表有急智,一时半会让王景把这所谓“三百年王朝周期律”想出来,还真是难为他了。
眼见王景在早春的寒风中额头见汗,身边想了好一会儿的董伦连忙出声道:“臣以为,所谓王朝周期律,应该是脱不出人地之间的干系。”
从人地矛盾出发,对于王朝周期律,董伦只是简单地几句话,就给出了为何王朝寿命只有三百年的猜想。
历代王朝在开国时几乎都是经历战乱人口锐减,百废待兴的状态,而当时的开国君主,能打下江山也注定了是一代人杰,必然会与民生息,人口开始逐渐恢复,而恢复两三代达到顶峰,便是盛世出现
而后经过漫长的兼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当人口总量达到了土地粮食产量的极限,就必然会爆发动乱.灾荒、起义、叛乱、游牧部落入侵等等,推翻现有的王朝,人口再次锐减用来适应土地粮食产量。
可就是这些并不复杂的话语,朱元璋的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
人地矛盾,说穿了就是人多地少吃不饱饭,所以大家要起来造反嘛,多简单的道理,没什么难以理解的。
但道理是道理,当朱元璋回忆起了自己小时候一家人被饿死,自己四处乞讨饿的眼冒金星,然后从军征战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最后建立大明恢复人口经济的整个过程,意识到了这个道理贯穿了自己的一生,却有了一种微妙的宿命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