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 第742章 大儒的改变

第742章 大儒的改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郑芝龙不赞成朱聿键即位称帝,但他是郑家的老大,朱聿键得罪不起,于是给了郑芝龙之子郑森同样的待遇——赐国姓。

郑森,就是日后的郑成功,其实应该叫朱成功,因为朱是明朝国姓,郑成功是建奴的叫法,后世就流传下来。

从这些事上,其实可以看出,郑家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实际上这也很正常,家业大了,大家就很难再像小作坊起步时候那么团结。

这也是各自的利益驱使,从武将军阀集团到如今的跨国公司,垄断财阀们,莫不如是,人的本性,就是如此。

郑芝龙、郑鸿逵,可以说是郑氏的两个代表。相比郑芝龙,郑鸿逵无疑更加支持也更加尊重隆武,或者可以假设,郑鸿逵有借着隆武的支持,向家族老大权威发起挑战的打算。

众所周知,郑成功被称为国姓爷,源于他被隆武帝赐姓。

不过,郑氏集团最早被赐国姓的,并不是郑成功,而是他的堂弟,郑鸿逵的儿子郑肇基。

事情是这样的,郑鸿逵拥立隆武后,愈发感觉自己的人选无比正确,想要进一步同朱聿键紧密联系。

所以把自己的儿子郑肇基介绍给了朱聿键,朱聿键也感激郑鸿逵的拥立之功,一看就明白了意思,那就这么着吧,赐你国姓,以感念支持。

赐国姓,现在看来,就是随手一指,你从此跟我的姓吧。

不管郑鸿逵到底怎么想,郑家内部有多少矛盾,在对外方面,郑家必须表现得像一家人,因为对面那帮读书人,个个都不是吃素的。

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黄道周、户部尚书何楷等文臣领袖对郑氏并不买账,虽然手里没兵,文人的骨气还是有的。

时间不长,不论是郑芝龙还是郑鸿逵,都被弹劾了好几次。

郑芝龙本来就看隆武不顺眼,就连原来偏向隆武的郑鸿逵也有点犯嘀咕,这帮子文官就知道过河拆桥,芝麻大点的小事就上一奏折,一点也不顾及老子在拥立时的莫大功劳,这时开始不听隆武帝的调遣了。

不过事实上,可没这么随意,因为皇帝们行事,并不是随心所欲,不管干什么,都有祖制礼法,还有大臣们进行约束,皇帝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整个政府班子。

明成祖时期,三宝太监本姓马,因为在靖难之役里表现出众,是太监中的战斗机,朱棣一高兴,给他赐了姓,但赐的并不是国姓,而是“郑”姓,这就是郑和。

可见,国姓不是随便赐的,连有战功也不行,赐给郑肇基国姓,代表着对郑鸿逵莫大的信任。

大家族之间的关系,几乎就是一个社会的翻版,时时刻刻充满明争暗斗,更不要说郑家这样富可敌国的超级家族。

郑芝龙一瞅,好嘛,你朱聿键赐给郑鸿逵儿子国姓,那就是不把我这个郑家老大放眼里了,不行,我再把我儿子领来,看你怎么处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