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尺度差异(第4/5 页)
唐庆隆听着陆沉的疑问,露出了一个分量恰好的困惑表情,“这种问题,你是不是应该去请教那些AI领域的专家?我对这个领域实在是没什么研究啊。”
“人的思维如何产生,这在医学领域也仍然是一个不能完全确定的巨大难题。”陆沉解释道,“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人大脑内的神经内、树突轴突、突出和量子运输的结构尺寸都在几个纳米以内。这个尺寸下的微观运动势必符合量子力学基本原理。”
“量子的退相干时间长于人脑的念头产生速度,这说明人脑内的量子环境就像是浪潮一般涌动——退相干的过程仿佛波浪一样蔓延伸展,而波浪冲过的地方重新恢复平静,准备迎接下一次浪潮。”陆沉有些激动地说道,“人脑中的神经细胞无时无刻不处于‘量子纠缠-量子退相干-量子纠缠’的循环之中。这意味着,人的思维是一个量子系统的波动产物。那么,人类的思维过程应当是一个具有无穷多可测量变量的量子系统。”
“而原则上,量子系统不能用具有有限数的简单系统来近似。”重新进入物理学领域后,唐庆隆迅速明白过来陆沉的疑问是什么了,“AI再怎么发展,也只能是一个人造的、有限数构成的近似量子系统。所以它对人心的揣摩不可能100%正确。”
从逻辑上来说,武侯只能是一个正确率很高的AI。但它绝对做不到现在这种“百发百中”的效果,因为它是一个参数有限的运算系统。而人脑是由无穷多变量构成的量子系统——两者原则上不可近似,故武侯不可能永远算无遗策。
“这可能就得涉及量子力学尺度问题了。”唐庆隆想了想后说道,“经典物理学和量子力学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尺寸刻度。超过这一刻度,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经典物理学。而在这一刻度之内,则是量子力学主宰世界。我们不妨把这个观念应用到社会之中——个人是微小尺度,而社会则是广大的经典力学尺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