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宋海贼 > 第六百二十三章 济王登基

第六百二十三章 济王登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张邦昌看着金兵离城而去,立即将大名府的众臣给召集在了一起,商议如何应付接下来的事情,这个时候,大臣们看到金兵已退,便纷纷要求张邦昌退位,南返汴梁,将皇权重新让给留守东京汴梁的济王,毕竟在他们眼中,也只有济王赵栩眼下还能算得上是正宗的皇室一脉了。

张邦昌听了之后,也不敢怠慢,他现在说起来是被金人任命为大楚皇帝了,可是手下可以说没有一兵一卒,大宋上下有谁会听他的呀!于是立即写了一封请罪信,派人送往东京汴梁,对赵栩一再称罪,说愿意带这帮大臣们返回汴梁,让出这个狗屁大楚皇帝的位子。

赵栩此时刚好授予伤愈的种师道为同知枢密院事,兼京畿宣抚使,统辖城外的十万新军,准备北渡黄河,攻打大名府,以惩治张邦昌这个所谓的大楚伪皇帝,而此时张邦昌的书信却到了东京汴梁。

最新全本:、、、、、、、、、、

一时间伏波军的威名立即像长了翅膀一般,飞向了各地,令举国上下都为之一振,悲观情绪减轻了许多。

赵栩也重提了主持大局的事情,大臣们马上再次要求赵栩立即登基继承大统,赵栩终于欣然答应了这件事情,因为此时大名府的金兵废掉二帝,并将张邦昌被推上皇位的消息也已经传入了东京汴梁,东京汴梁上下又是一片哗然。

赵栩闻之以后,再也不敢耽搁下去,如果再这么下去,天知道大宋会不会一夜之间又冒出无数个皇上,那么大宋就算是彻底完了!

虽然玉玺不在东京,可是皇帝的仪仗器具还在,当即便宣布接替皇兄赵桓,昭告天下宣布登基称帝,并派出了大批信使前往大宋各地下旨,要求地方官员向他称臣,同时因为这些勤王大军留在东京汴梁实在是个隐患,战不能战,还整日为了粮饷等物,动不动就生大规模的械斗,完全一副无政府主义的架势,于是赵栩力排众议,下旨各地勤王兵马的主将进城面君。

诸将入城之后,赵栩立即留下他们,命他们派人抽选出他们军中精锐兵马,归于秦凤路的种师道军中,由种师道为河北路讨金都统制,统一进行操练,其余老弱杂兵们立即就地解散,令他们返回各自原籍,否则的话就以某乱为名,治他们的罪,此举也是赵栩无奈之举,东京汴梁现在实在养不起这些闲人了,虽然李纲等人上表反对,但是赵栩还是坚持了这个意见。

这些各路兵马主将们看看也没有其它办法,只好派人陪同种师道之弟种师中带领秦凤路的将官到城外大营中将精干一些的青壮兵马挑选出来,宣布赵栩的圣旨,令其余的人立即返回各自原籍。

城外的这些落选杂兵立即一片哗然,试图冲入汴梁城找赵栩评理,他们觉得自己是来勤王的,不该被这么解散,可是赵栩也早有准备,立即命赶至京城的姚平中率兵马弹压,同时令汴梁城中的禁军关闭城门,严阵以待,通令那些试图闹事的散兵们立即散去,否则的话就弓箭伺候他们。

这些被淘汰的老弱杂兵们无奈之下,只得在姚平中率领的兵马看押下,启程返回各自原籍,各个都是满腹牢骚,当送走这些人之后,赵栩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这样一来,虽然看起来东京汴梁的兵马数量减少了大半以上,但是相对来说统驭起来,却方便了许多,而且最大的好处是这些兵马相对比较精锐一些,在种师道兄弟和姚平中等大将的率领下,起码也有一些战斗力了!要知道胜捷军在大宋来说还是颇有一点威名的!

虽然赵栩解决了聚集在汴梁城的乱糟糟的兵马的问题,但是这么做同样弊端也很明显,大批被解散的兵马虽然返回各自原籍,但是许多人在离开了汴梁城之后,都成了流寇,开始四处流窜,成为了各地的一害,给他以后找了不少的麻烦。

张邦昌勉为其难在大名府名不正言不顺的登基称帝之后,假模假样的下了个伪诏,大赦天下,也算是暂时安抚一下金人,宗望看到张邦昌登基之后,心急火燎的立即宣布北还金国,问张邦昌是否给他留一些兵马替他看门面,张邦昌在大臣们的怂恿下,表示不用,宗望于是立即起兵离开了大名府,押着徽宗、赵桓等皇室成员,撇下了那帮俘获的众臣给张邦昌充门面,朝着北方而去。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