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盛唐挽歌 > 第57章 官场规矩多

第57章 官场规矩多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也是为什么人工开凿的沟渠总是容易损坏淤塞的原因。

从长安另外开辟一条漕渠通洛阳,这是在逆天而行。或许数年内还有些作用,但我敢肯定,十年以内,此漕渠必废。

一个必定会废掉的漕渠,郑侍郎还是不要太上心的好,就算功绩做出来了,也不过是取悦圣人一时半会而已,不顶什么大用。

郑侍郎不如把差事推掉吧。”

方重勇非常诚恳的说道。

要知道,李隆基来验收工程,他可不是从长安沿着漕渠出发到洛阳,看这条漕渠修得怎么样的。

这位大唐圣人验收漕运工程的硬标准就一个:

你给我把货从洛阳送到长安了没有?

如果送了,那么你送了多少?花了多少时间?

这个政绩太踏马难搞了,老郑回去想了三天,越想越觉得坑太大,根本填不平!

他就不相信自己说的这些,郑叔清这个老硬币看不出来!

通济渠、永济渠这两条运河,当初在修的时候,就考虑了地形和地势。所以它们基本上还是比较稳定的,早前也都是局部运河,运作了少说也有数百年。

但现在开凿的这条漕渠,乃是典型的“逆天而行”,严重违背的黄河渭河水系的运转规律。换句话说,这玩意迟早要废的,如果要维持漕渠通畅,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会大到不可想象!7kzw.org

“其实,此渠确有不妥,但朝中诸公,都有不能言明的原因。现在你在这里说这条漕渠不该修,没有任何意义。”

郑叔清长叹一声说道。

“郑侍郎,我有一句话想说,你能不能恕我年幼无知,让我畅所欲言?”

方重勇幽幽问道。

一听这话,郑叔清就感觉大事不妙。

他长叹一声道:“你说吧,都到这个份上了,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呢?”

“是这样的,其实山川地理的走向,自有天数。非人力可以轻易更改,此乃人不能胜天。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