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 第613章 出征

第613章 出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有了这条防线,山海关就有了一定的保护,这种纵向深入的防线,很好地借助辽东地区多山脉的特点,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防御圈。

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对这条防线恨之入骨,以至于多次要绕道行军至长城中段,从太原入侵明朝,大大增加了建奴进军的军事成本。

山海关除了陆地上的军事设施,海面防御更显得尤为重要。

山海关防区南濒渤海,万里长城自山海关老龙头入海。

山海关既是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明朝海防的重要关口,这在长城防御体系中是独一无二的。

山海关城修筑于长城西侧,关城东城墙即为长城主体。

隆庆三年,山海关改设参将,成为一路,最初的山海关防区才初步形成,即山海路的防御区域。

这一防御区域是以山海关城为防御核心,以长城主线为依托,以山海关所辖关口为节点,辅以长城沿线的敌台和烽燧,形成与敌军进犯方向垂直的战线。

山海关下辖诸多关口,其中南海口关、南水关、山海关、北水关和旱门关均位于平原及丘陵地区,为人工设险,而角山关、三道关、寺儿峪关等均处于角山之中,可据天险。

按理说,有了山海关城以及长城作为防御体系,明朝的东北部应该是固若金汤的,但是历史的发展是动态的,就军事设施而言,没有一劳永逸的说法。

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个海面防御,有许多陆地上办不成事情,它却可以做到。

例如,山海关通过海防控制了海上交通,实现对关宁锦一线人力与物力的运输,可以作为后勤保障。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在古代那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明末,辽东局势不断恶化,建奴不断蚕食辽东疆土,辽阳、沈阳等重要城堡相继失守。

山海关作为明朝东部的大门,一旦被攻破,后金军队可直捣北京。

在这种紧迫局面下,山海关防区进一步扩大,山海关向东与辽东镇进行联防,所构筑的防线就是着名的“关宁锦防线”。

关宁锦防线以锦州为先锋,宁远为中坚,山海关为后盾,它以宁远为分界点分为南北两端。

自山海关至宁远的南段又称关宁防线,主要为原辽东镇南路堡寨,除山海关城外,尚有中前所城、前屯城、沙河中右所城、中后所城等重要的军事城堡。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